2014年,MAD設計的哈爾濱大劇院竣工并投入運營。就像悉尼歌劇院之于悉尼的文化地標身份一樣,MAD 團隊也希望落成后的哈爾濱大劇院能夠成為這座城市的地標性建筑,而實事上,哈爾濱大劇院也完美的做到了這一點。
哈爾濱大劇院實景圖
大劇院坐落于黑龍江哈爾濱市松北區(qū)的文化中心島內,總建筑面積達7.9 萬平方米,由1600 座的大劇場及400 座的小劇場、地下車庫及附屬配套用房等組成。其中大劇場地上8層,地下1層(主舞臺臺倉及樂池部分為地下2層);小劇場地上3層,地下1層(舞臺臺倉地下2層);總投資約12.79億。地下車庫地下1層,高度6.6m,基礎埋深2.3m,大、小劇場基礎均采用樁筏基礎,車庫采用樁基礎、柱下獨立承臺。
哈爾濱大劇院以環(huán)繞周圍的濕地自然風光與北國冰封的特征為設計靈感,宛如飄動的綢帶,從自然中生長而立,成為北國延綿的白色地平線的一部分。大劇場與小劇場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-剪力墻結構,外殼及異形樓梯采用鋼結構。
該項目幕墻工程由沈陽遠大鋁業(yè)工程有限公司打造,外形上建筑采用了異型雙曲面設計,運用白色鋁質板包裹在與周邊自然景觀協(xié)調的建筑形體上,遠遠望去,張力十足的曲線結構看上去像極了雪峰,似是要與這北國風光默契呼應。文化類建筑與其它類型建筑相比,更具很強的觀念文化品格。從而對其外皮來說,除了實現(xiàn)傳統(tǒng)建筑物理功能要求以外,還賦予了文化識別、象征和符號化等特定表達要求,增加了外皮設計復雜程度。文化建筑往往采用多體塊組合、多角度幾何面交接、多種新材料組合等手法和工藝。所以,要采用針對性的設計方法,才能滿足這一要求,進而引領發(fā)展趨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