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筑門窗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,在中國建筑文化中顯得相當活躍,是一種獨具文化意蘊與審美魅力的重要建筑構件。建筑門窗作為我國古代燦爛建筑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,堪稱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。
近代門窗的發(fā)展階段
1、第一階段:木窗到鋼窗的變革
從人類產生門窗的概念開始,木質就占據著早期門窗材料的主流。由于木質門窗在耐腐蝕性、裝飾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,其他材料的門窗陸續(xù)出現在市場上。
1911年空腹鋼門窗從英國傳入中國,主要在上海、廣州、天津等城市的“租界”內使用。新中國成立后鋼門窗在工業(yè)建筑和民用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。七十年代后期,國家實施"以鋼代木"政策,大大推進了鋼門窗的發(fā)展,八十年代是傳統(tǒng)鋼門窗的全盛時期,1989年市場占有率一度達到70%。大規(guī)模的城市建設,為鋼窗的發(fā)展贏得了商機,木窗迅速被鋼窗所取代。
2 、第二階段:鋼窗到鋁窗的變革
七十年代鋁合金門窗傳入我國,但是僅在外國駐華使館及少數涉外工程中使用。由于鋼窗的致命缺陷是熱傳導快,保溫性能差,容易生銹,不美觀,技術和工藝的改造余地不大。另一方面,國內鋼門窗配套生產能力不足,鋼門窗的價格居高不下,逐步失去與鋁合金門窗競爭的實力。
鋁窗可塑性極強,加工形式多樣,并且不易生銹,因此鋁門窗得到大力推廣,鋁門窗系列產品市場空間逐步擴大,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鋁門窗產品體系,確立了其在門窗領域的支柱產品地位。
3、第三階段:鋁窗到塑鋼窗的變革